北京皮肤病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我一无所知。
但是似乎,我延伸而去的方向,洒满阳光”
他曾是大学里的一名保安,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北大学,却因为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努力求学,从年起,他经历了大专到本科生的学历转变,后经三次考研,最终于年以超过录取线20多分的成绩,成为了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年龄最大的研究生。而现如今已49岁的他,经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成为了中北大学法学专业副教授,不仅出版了一本专著和2本法学教材,他的选修课也一直深受学生喜爱,他就是药恩情。
从中专生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大学副教授,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人们作了“持之以恒”的最佳诠释。
他就是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法学专业学术带头人药恩情。
我年开始工作,从山西警校分配过来做安保工作。在来学校报道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我到了大学工作,那么,能不能走上大学讲台?
我从年开始考研。当时确实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因为自己是中专。为了这个梦想,我不停地学习,进修了大专,后来又进修了本科。
考研,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所以第三年的时候,噙着泪水投入到考研复习当中。
所以,坚持是最主要的。
“我要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最初的药恩情,并非教师。
年,药恩情从山西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中北大学负责安保工作,每天的职务便是巡逻校园。在这个三万余人的诺大高校中,没有人会留意这个貌不惊人、穿着灰蓝制服的小小安保。
一个偶然的机会,药恩情突然燃起一股信念。
“那是在一次巡逻中,当时刚好路过一栋教学楼。我看到教室内老师在讲台上奋笔疾书,讲台下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板书,被老师所讲内容深深吸引着。当时我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我要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回想起在《太原日报》看到老教授王述英老师执着于科研与工作的励志纪实故事,结合自己刑警学院的学习经历,药恩情最终决定报考法学专业研究生。
“如果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遭遇多少挫折,我都会去完成它。”他坚定地说。
“三年的考研经历,每一次考研的失败都在打击着我,同事们都劝我不要考了,让我放弃,安心工作。但每一次失败,我都会告诉自己:我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因为我想当一名教师。”心中有着强烈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与挫折,他都会坚持。
当同事们在办公室里闲聊时,他就端坐办公桌前学习;当夜深人静他人早已进入梦乡时,他的灯依旧亮着,依旧在学习。本科专业不对口,工作性质截然不同,他必须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分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纵使同事们无法理解,我必须要坚持我的梦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就是我的常态。带着信念,怀着信仰,只因为自己的初心。”
终于,年,药恩情由一名保安成功转变为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新生,研修法学。
年,当再一次回到中北大学时,药恩情终于站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法学专业的人民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教学十二载:让学生爱上这门课走上讲台的药恩情,不断积累着自己的学科知识及教学经验。
“理论与实践的制度性疏离”一直是教育教学里的一块“硬骨头”,法学专业尤其明显。针对这一短板,药恩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全新教学模式——推开法院与法学院之间的藩篱,进行两院合作培养,模拟法庭训练,提取物证技术实验。这种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亲自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加娴熟地掌握理论知识,距离成为一名合格法律人也更进一步。
提及“兴趣”这一话题,药恩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做一件事,才会把它当作一件神圣的事去完成。只有热爱工作,才会主动完成目标与任务;只有热爱这门课程,你上课时才会认真听讲。教育的本质是发掘学生潜在的优良品质,我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爱上这门课。”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修过药恩情选修课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生动活泼,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变得鲜活可爱,理解更容易也更透彻;课堂贯通性很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紧密,学生融入感和参与感很强。
“把自己创新的理论传递给大家”如今,药恩情已经执教近12年了。除了对基本教学方法的探索,他同样专注学术研究。
年,药恩情老师萌生了为广告学编一部教材的想法。想到就去做,这是药恩情一如既往的做事风格。
十余年来,他在教学之余,不断广泛搜集素材、积累和整理资料,十年磨一剑,年《广告法教程》初稿终于完成。由于《广告法教程》的制度性理论较多,而且相较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无论深度还是广度,所涉范围很广。为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实和完善这本专著,药恩情老师专门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了一年。至今,药恩情已经出版专著《广告规制法律制度研究》,出版教材《新编经济法教程》、《法学实验教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钻研教学终有所得。现在,药恩情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法学教育会理事、山西省港澳台法研究会理事、山西省经济法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法学会资源环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学术界就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能把自己创新的理论传递给大家。”药恩情老师深情地讲。
高考结束后,药恩情在自己的微博中写到:
“那个让你觉得苦不堪言、枯燥无聊的高三,很大概率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轻轻松松说出梦想,如今酒杯碰撞,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不要听信那些读书“无用”论,“大学毕业生给初中毕业老板打工”之类的蠢话。人生中总有某一刻,会让你感谢当初那么努力的自己。不是在当下,就是在将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轻而易举得到的一切,于他而言确是要拼尽所有。历尽艰辛,因此更懂珍惜和努力。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这个故事或许是在告诉我们:人的身份不会是最大的桎梏,而未来,它真正的作用是,用充满活力的真正计划来构建自己现在的生活。
来源:看中北(ID:nuc_xinwenshe),成都晚报、澎湃新闻,光明日报等,
募格学术整理
更多法律内容扫码订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