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作为最早一批四川本土的医务社工之一,笔者整理出四川本土医务社工的发展脉络,让我们通过下面这篇文章,一起来回顾四川医务社工的发展路径。雏形:年5月以前
年之前,四川医务社工就初具雏形,以志愿者服务和病患救助为表现形式(公益人士为重病病患在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等)。年6月起,由成都晚报“傅艳爱心工作室”牵头,先后在成都市红十字会及成都市慈善总会设立“贫困重病儿童专项救助基金”,医院医院儿童血液科的白血病、重型再障等贫困家庭患儿募集医疗款。该项目医院血液科的周晨燕医生,于医院自身账户成立了“晨燕爱心账户”,为众多贫困家庭白血病等重病患儿提供了有效救助。得到救助并痊愈的康复儿童于年组建了“成都生命小战士合唱团”,定期排练,进入病房为正在治疗的患儿及家庭提供心理等支持性服务。
萌芽:年5月—年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海峡两岸各地社工界专家、精英相继来川开展社工服务,本土的医务社工就此萌芽。当时的医务社工内容主要涉及到:在医院、社区、残联等为病患(尤其是地震伤员)开展多元化的服务,由专家带领开展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服务以及行政工作为本土医务社工做了良好的示范。除了实务而外,期间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论培训、实务培训,对之后医务社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铁尔教授了解成都的医务社工工作
在医务社工的启蒙阶段
进行了以下工作内容的开展
▼
第一,在香港红十字会支援的德阳残联中心,开展一站式跨专业服务,中心内部有社会服务部,由一名香港专业督导任部门主管,四名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为地震伤员及身心障碍人士提供社会康复服务。
第二,香港“站起来”慈善机医院,其中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为地震伤员提供支持性服务。
第三,香港医院为地震伤员开展援助性服务、支持性服务以及培训等服务。
第四,香港工人健康中心、香港职业治疗学院、香港社区伙伴、广东工伤康复中心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地震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救援团队——包括医生、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医院为地震伤员提供服务),医务社工角色进医院扎根发芽。
第五,香港复康会在都江堰、绵竹等地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第六,其他机构在地震灾区进行援建。
医务社工开展病人评估
与此同时,“成都生命小战士合唱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患儿开展支持性服务。
破土:—年以后海峡两岸及沿海地区的支援团队相继撤离。经过几年的沉淀,本土社工逐渐成长起来,医务社工也由此正式开启新的篇章:年11月香港红十字会医院进行合作开展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务,服务中包含医院开展医务社工工作。由此,医院成为全省首家正式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并聘请专业医务医院。
在此期间,医务社会工作者同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师、传统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为病患提供一站式跨专业多元化服务,让患者能够享受到真正的现代医疗模式,使其得到身心社灵全人全面全程的康复。同时,医务社工也成立了病人资源中心(简称PRC),协调集中社会及患者的优势资源,为患者提供一个享受健康咨询、图书服务、社会心理支援服务、志愿者服务的平台,以患者自助助人的方式为其所处困境打开另一扇窗户。
组织病人活动
病人互助小组
手工艺小组(手功能训练)
年,为了培养本土医务社工,由香港红十字会支持,陈志英女士成为医院医务社工的专业督导,极大地提升了本土医务社工的实务能力和项目运作能力。同期培养了医务社工一线人员与实习生12名,其中有部分人留在行业中,继续从事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工先行者沙龙聚会
年12月,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邀请香港医务社工专家陈志英老师与成都公益伙伴分享,极大地鼓舞、激励了本地社工机构朝专业方向发展的信心。
成长:—年1月8日,陈志英老师开展推进成都医疗救助与医务社工引领义工(志愿者)服务主题沙龙,进一步增强了本医院对社工的了解。
年6月27日,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等机构召开参与区域性医务社工发展推动机制探讨圆桌会议,邀请陈志英老师、刘继同老师等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参与者除本土社工机构负责人、医务社工及相关政府部门外,邀请到20医院共同参与,多方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共同探讨医务社工在本土的落地开展。
年6月28日,香港红十字会、香港复康会、医院开展了“在医院及灾难事故中社工的意义及角色”研讨会,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探讨在新形势下开展本土医务社会工作及灾难社会工作的意义及角色,进一步推进医务社工及灾难社会工作的发展。
医务社工研讨会
同年,由成都伊甸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机构发起了首次“两岸三地医务社工论坛”。
研讨会后,年8月新都区红十字会在新都区进行多方协调后,以项医院开展了成都市区级首个医务社工试点服务项目。
由此,本土医务社工在行业支持、会议倡导的基础上逐渐成长起来。
雨后春笋:年5月—今年5月,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成立,这标志着医务社工的行业体系逐渐搭建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危机事件社工的介入模式工作坊
年成都市慈善事业发展办公室与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联合向市民政局申请了一年期的“成都市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实务培训项目”,为川内的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的专业医务社工培训,并率团参访了珠三角优秀医务社工项目点。这是川内首个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专项人才系统培养项目。
香港红十字会参访和学习
同年12月,第二届两岸三地医务社工论坛在成都召开。
年6月,在成都市慈善总会和成都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医院和医院分别开启了医务社工项目服务。
年2月29日,医院康复医学科招聘一名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为病患开展社工试点工作。
叙事治疗工作坊(医院专业督导培训)
年5月,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成为成都市独立出资购医院。
年—年,成都市卫计委对医务社工发展现状调研。同时,医院里,通过新都区红十字会和新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医院开始医务社工项目购买。目前,成都市医务社工总人数已是年的5倍,并且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这个数字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社工、心理部门督导和交流
以上便是四川本土医务社工走过的8年发展历程,相信每一步的今天,都会成为明天的历史。我们期盼未来在社会各界的推动和支持下,医务社工更加专业和规范,能成为成都市、四川省甚至西南地区社工服务的新名片。感谢大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