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成都降温了,小伙伴们是不是跟晚妹儿一样↓↓↓
走在路上很多人都已经穿上了长衣长裤,但是仍能看到有一些人穿的很凉爽,说是在“秋冻”。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真的是这样吗?
“秋冻”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但是凡事皆有个度。人的体温总是要保持37℃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另一方面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
盲目地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很有可能最终被冻出了疾病。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冻出健康呢?
“春捂秋冻”说法溯源基本都归咎到《黄帝内经》,学者认为这一养身理念的医学原理在于,春季御寒是为了保护阳气不受伤害,而秋季适当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和耐寒能力。
1秋冻要顺应天时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秋冻要分南北方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3四个部位不能冻
腹部腹部着凉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疾病,女性朋友更要注意腹部保暖。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双脚作为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血液循环最差,“寒从脚起”的说法古来有之。每晚睡前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睡眠。
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4孩子可以“秋冻”吗?
秋季其实是提高孩子抗寒能力的好时机,从初秋开始可以适当让孩子冻一冻,不过早过度添衣保暖。让孩子适当的暴露在冷的环境中,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脑神经可以通过调节,促进体内物质代谢增加产热量,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且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多到户外运动。
但如果孩子平时体质较弱,比如有贫血、营养不良、肺炎、哮喘、慢性胃肠疾病及免疫力低的宝宝则不适宜秋冻。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而要将谚语用好、用对,一定要懂得谚语的真正含义,才能将其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减少疾病,保持健康。
综合自生命时报、人民日报、成长快乐、网络
小木勺
中医治白癜风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