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成都今年再添100个三美新村这些

城市气质和谐

漫步在成都乡间,现代化的农业项目和高水平农田区在川西坝子上星罗棋布。竹林掩映的林盘中,整洁的院子与集中居住的现代化小楼鸡犬相闻,从院墙上的文明公约到弥漫在村落中的淳朴民风,“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新农村,展露出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和谐之美。

一大清早,在大邑县王泗镇五家村的散居林盘居住区,83岁的孟伟清大爷站在自家大门外招呼小狗回家。在他身后,院子空地上挂着为春节提前准备的香肠和腊肉,大门上方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梁上贴着“幸福之家”四个大字,这也是孟大爷一家如今最真实的写照。

故事

一家七口都住林盘区环境干净日子滋润

孟伟清一家四代、七口人都生活在散居林盘居住区。平时他和82岁的老伴李发莲在家里待的时间最多,每天吃完早饭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拾屋子和打扫屋外和林盘的环境卫生。

在屋外的林盘区,李婆婆的主要工作是清扫竹林落叶,擦拭竹林下的便民椅。李婆婆和其他村民每天的打扫,共建出了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创建‘三美’活动,最大的变化是林盘区没有了以前的脏乱差,生活环境变好了。”李婆婆说,由于环境卫生做得好,孟大爷家当选了五家村的“清洁之家”,蓝色的牌子就挂在大门左侧显眼的位置。

林盘区的泥巴路,如今已经变成沥青小道,或者水泥路,或铺上青砖,告别了以往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甚至无法通行,天晴时又灰尘扑扑的情景。在李婆婆家门口,一条2米宽、11米长的小路通往林盘主道。李婆婆说:“以前我们家门前的这条路,一到下雨天经常会出现水坑,根本不知道如何下脚,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环境变好了,收入也变多了。”李婆婆笑着说。村里大多数的土地都流转了,李婆婆家每年都能从流转出去的土地上挣元,再加上儿子、媳妇和孙子都在外打工,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

延伸

“三美”新村越来越多明年还将打造个

孟大爷和李婆婆言语间,都对“三美”给五家村带来的变化感到喜悦和自豪。就在12月,市文明办在五家村召开了“三美”示范村建设推进工作会,各区(市)县的代表在这里深入交流先进经验和工作做法,互相取长补短。不少代表在参观时对五家村的“三美”示范村建设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今年的个示范村之一,五家村是成都创建“三美”新村活动开展以来卓有成效的一个缩影。农村的新变化从去年就已悄然开启,成都市按照“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点面结合、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制定了《“三美活动”实施方案》,对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创建活动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科学详细、量化的创建标准,并确定了-年每年打造个市级示范村的目标任务,由郊区(市)县牵头打造一批县级示范村,逐步实现在全市农村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打造“三美”新村,是我市深化文明创建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都在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通过道德引领、文化熏陶、美德传承等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农村呈现出“三美”新景象。今后,像五家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明年还将打造个。

数读

-年,每年打造个市级示范村的目标任务,郊区(市)县牵头打造一批县级示范村,逐步实现在全市农村全覆盖。目前,“三美”示范村已达到个,明年还将打造个。

10万户

11月底,今年启动的第二批个“三美”示范村就全面完成,“三美”示范村达到个,涉及村民户数近10万户。

“三美”新村如何创建

“四有手段”

有宣传引导有文明劝导

有典型示范有激励机制

“四入活动”

文化入村清洁入院

文明入户道德入心

“四类”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良好文体设施齐全

保障设施完善环卫设施到位

来源:成都晚报记者周维摄影吕国应









































白癜风的症状是什么
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6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