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煤城不仅出产煤更盛产诗人
平顶山,这座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的小城,因出产煤而成为煤炭行业的名城;同时又由于盛产诗人,而在诗歌界闻名。这个城市诗歌兴盛的发端起始于一块诗歌《阵地》的点然,之后经《外省》、《爆炸》、大河风的配合与共振不断壮大。平顶山的诗人或许因受煤炭工人挖掘精神的影响,这里的诗人们普遍具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由于种种有利因素和强大推力的叠加,平顶山的诗人群体越来越庞大,诗歌也越走越远。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平顶山诗群”已渐成气候,并开始受到 在平顶山诗群中既有象蓝蓝、森子、罗羽、海因、冯新伟、简单、高春林、张永伟、张杰、冷眼、乔光伟、郑海军等第一代平顶山诗人,他们驾着平顶山的三架诗歌马车《阵地》、《外省》、《爆炸》在诗歌道路上一直高歌猛进,不断攻城略地,在诗歌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河南先锋诗歌的中坚力量。也有象沙丽娜、吕征、初夏、王勉、亚亚、东伦、小艾等后来加入的新生诗歌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平顶山诗歌的希望和未来。平顶山的中坚诗歌队伍和新生力量共同组成了强大的平顶山诗歌阵容。 要研究平顶山诗人,必须从诗人森子开始。森子不但是平顶山诗群中重要的诗人,更是平顶山诗歌灵魂式的人物,这位生于呼兰河边的东北汉子,之所以要在年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冥冥之中或许就是因为肩负了改写这座城市文化走向的使命。于是几年之后森子便和海因、罗羽、冯新伟、老船等创办了赫赫有名的民间诗歌刊物《阵地》,从此拉开了诗人躬耕平顶山诗歌的大幕。森子不但是平顶山诗歌的发轫者之一,更是中国诗坛一位颇有分量的优秀诗人,几十年来森子创作的大量的优秀诗歌得到了诗人和评论界的广泛好评。森子的诗歌大多具有一种内在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这或许是由于诗人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造成的,象诗人的《桐花及其他》、《那年夏天》、《去快餐馆的路上》、《乡村纪事》等诗歌作品皆如此。生活中的森子是谦和的,诗歌中的森子同时又是狂放的,而这种性格正是写出经典诗歌必备的修养,细心的读者可以从诗人《在梦里跳舞》、《中午的阅览室》、《面对群山而朗诵》等一大批优秀诗歌中窥出端倪。 冯新伟在平顶山诗群中是一位独立特行的诗人,更是一位忧郁的出类拔萃的抒情诗人(森子语)。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伟写了大量的抒情诗。新伟的大多诗歌里有他生活的破碎的影子,北洼,“许多次,我穿过铁路下的涵洞,/在这片种植麦子的洼地散步”,“一列火车/在屋后五百米外的焦枝线上疾驰而过”,“一条陈旧的溪沟”“积雪的院子里,父亲/已将我儿子铲出的/分叉的甬道,铲的更宽了”。也有他迷乱的情怀:“天气阴冷得/像失去老婆的单身汉/我隐隐有了不详的预兆/下决心,忘掉”;不知道这是诗人的不幸,还是诗歌的幸运,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状态下诗人冯新伟写出了颇具实验性和文本价值的代表作品《兰波的雨》。新世纪以来,新伟的诗语言愈加精粹,意蕴愈加深厚,意境亦更加幽远(夏汉语)。 张永伟是平顶山诗群中是心胸最豁达的诗人。生活中,永伟包容性强,乐于助人,所以在诗歌圈永伟的人缘很好。诗人永伟凭心性写诗,所以诗人的作品大多浑然天成,没有雕琢的刻意;诗人的这种天性近几年更是发挥到极至,细心的读者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永伟近期的作品,很多都是酒中、酒后之作(夏汉语)。张永伟的诗歌作品常常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深入当下的生活经验,向外发现、检视大地上的人、事、物;向内探求、谛听心灵涨落的潮汐”“同时,直逼真实的冷静与客观彻底剔除了表达的赘饰和浮华,在一种干净、简单、朴素的语言背景下,我们得以领略诗人面对记忆、面对内心的日常经验表现出来的那种细腻敏锐,从容率真。”(冰儿语)。读他的诗,我们还能体会出那种“轻、明、纯”的味道来。(夏汉语)。 平顶山诗群中张杰无疑是最具才气的一个,同时也是最勤奋最认真的一个。为了一首诗歌,他会与人“争论不休”,为了一首诗歌,他甚至会彻夜不眠。为了诗歌理想,张杰甚至可以辞掉原本舒适的工作,远赴他乡,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先上北京,再远赴马来西亚。在追逐物质和享受的时代,这一点尤其值得诗人们尊重。诗人张杰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长期以来才能“乐此不疲”,而这种精神动力驱使下的特殊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是诗人创作的宝贵财富,从《弃儿》开始,这些年来张杰笔耕不辍写出了象《遥远》、《理想国的罪》、《黄昏》、《雪,煤城》等一大批优秀诗歌。◎新乡:牧野大地上悄悄生长的神秘诗意 牧野大地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几千年中国历史总计13个王朝中有8个朝代兴亡的最后时刻,都是在这片土地上成功实现了改朝换代。公元前年牧野大地的一次鸣条之战成就了六百年的商朝大业,公元前年的一场牧野之战成就了八百年的大周王朝,公元年牧野大地的一次官渡之战成就了三国时代最强盛的魏国,公元年的陈桥兵变成就了三百年的大宋王朝。如此神秘的风水宝地,中华大地绝无仅有。如此大开大合之神秘张力,绝对是上苍对这片土地最丰厚的馈赠,而这种张力如果与诗意成功融合,那绝对是千古绝唱的大气之作,或许这就是大地母亲对生长在这里的诗人们最大的期许。 上帝种下了诗歌的种子,但果实还需要诗人自己去采摘。几十年来,新乡诗歌虽然在表面上显得不温不火、默默无闻,但大量的诗人个体,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们汲取牧野大地的营养,不停向诗歌深处挖掘和探索。他们中即有象王绶青、李洪程为代表的老诗人,也有象冯杰、王斯平、窦全印为代表的中年诗人,还有以李山、徐向锋、李拜天为代表的青年诗人。更有象王建德、李青春、李红军、南亭、香泉先生、孟令波、梁文权等等散落在牧野大地各处的庞大的诗人群体。 我们把 著有诗集《一窗晚雪》、《布鞋上的海》、《中原抒情诗》、《冯杰诗选》的诗人冯杰,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诗人,更是多才多艺的著名作家。诗人冯杰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的成长历程,已成为河南省鲜有的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的经典案例。诗人冯杰长期在牧野大地一个叫长垣的小县城里生活写作,由于诗人冯杰的影响带动,这个县里涌现了一大批诗歌作者,徐向锋就是其中最有实力的一个。诗人冯杰不但诗歌成绩斐然,而且跨界小说、书法、绘画领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由于成绩卓著,冯杰后被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专职创作。冯杰的诗构思巧妙,意象丰饶,丰润天成,诗人用丰美、灵动的文字创造的独特的草木意象,甚至给整个北中原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诗意,这就是冯杰早期诗歌作品的魅力。 李山是近几年才逐渐浮出诗坛的诗歌新人中的“老诗人”。诗人李山自幼酷爱诗歌,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曾一度中断写诗多年,直到3年才重新拿起笔(诗人至今还不用电脑,是名副其实的用笔写作的人),开始新的诗歌创作和探索。也正由于荒废了多年,重回诗歌的李山,对于这项开掘心灵的活比别人做得更认真更勤奋。无论开会、吃饭或者旅游,不论什么场合,只要遇到可以交流的诗人,他总会随时随地把随身携带的近作拿出来,向别人请教和诗人探讨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技艺近几年突飞猛进,并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我们看看李山近作中的诗句“隔着两千多年的尘土瓦砾/浮出逼人的贞节与美艳/梓树翠鸟时时在提醒/一地覆盆子的泛滥(《青堆》)”,便知我所言非虚。自重回诗坛短短几年,李山诗歌多次获奖,参加了诗歌界有黄埔军校之称的“青春诗会”,并出版了多部诗集。 近几年诗人徐向峰的诗歌写的越来越好了,特别是诗人给冯杰国画的配诗,简直是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成为诗坛一景。“删繁之后/依然有红彤彤一片/不远,不近/那是一个人尚未冷却的/血,和眷恋。(《红》)”“我的味蕾上时常居住/最软的虞姬和最硬的霸王/要么眩晕,要么腰折/同饮一江水,同沐一轮月/可以忘记排序,忘记大小(《江湖贴》)”;“和晚霞、星光、烛火以及你的眼神/并列。被点燃、诱拐,是夜行者/的一次艳遇。(《艳遇》)”;“一株悲伤的竹子/一夜之间/骨骼上长满刀剑/肺叶上写满错觉,仿佛/盛世里藏着末世/坦途边挨着穷途。(《朱砂记》)”冯杰简约的画风配上诗人向锋空灵的诗歌,使两位诗人成为诗歌圈内难得的一对黄金搭档。 诗人李拜天的诗歌创作这些年在不停的变换和探索。李拜天的早期作品比较注重诗歌的张力,典型的如《春色》、《去远方流浪》、《驶向大海》、《北中原的村庄》等作品,春色“在树的枝头/想着自己的心事/放飞的风筝/引来了远方的燕子/遗落的往事/在田垄间疯长(《春色》)”“风筝”由此及彼,“燕子”由彼及此,中间是一“引”字,共同的属性是都在天上,诗句的张力就形成了(左后卫语)。“无数个夜晚把我的乡愁拉长”夜晚“一开动/我的亲情就开始摇晃(《北中原的村庄》)”这样影踪明亮而凄清的场景,在岁月的延展中,逐渐复活成现实中的故乡容颜,这些意象使这首诗就具有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张力(张立群语)。李拜天中期的作品比较注重诗歌的气韵,典型的如《乡村生活或葬礼》、《高山流水》、《植物园》、《二月一日登夜晚,观独山》等作品,“仿佛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这最后的葬礼/庄严、隆重,任何人无法动摇(《乡村生活或葬礼》)”。李拜天近期的诗歌比较注重文本,典型的如《雾霾时代》、《活水公园》、《火车》、《或者文明或者化工》、《云在天空走来走去》等等。
李拜天,诗人,专栏作家。上世纪70年代生中原,现居成都。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潮》、《诗林》、《中国诗人》、《北方文学》、《绿风》、《滇池》等杂志及《成都晚报》、《环球时报》《兰州晨报》等各地晚报日报都市报等报纸数千篇(首)发表。作品入选《2中国年度最佳诗歌》、《5年中国诗歌精选》、《5中国年度诗歌》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深夜与词语交谈》、《前天以前》、《60首诗》等。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白癜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