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谈独家专访画家何多苓女性是世

采访、撰文:叶微蓝

声音之中

抵御孤独

何多苓: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生于成都,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年应美国马萨诸塞州艺术学院邀请赴美讲学。20世纪80年代初,何多苓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作品轰动一时。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第22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摩纳哥政府奖。作品曾入选年巴黎春季沙龙、年在日本举办的亚洲美展。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年参加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年参加上海美术双年展,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行个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采访手记:都说何多苓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的画笔多诉诸个体,而当灾难来袭,他却投身社会;名利咫尺,他却说:“那不是我想要的”。作家洁尘说:“他就像老顽童周伯通,武功盖世,但始终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俱为女子

天地俱寂。

一点蓝,一点灰。一点青,一点紫。它们自看不见的某处慢慢蒸腾,氤氲成一片迷离。那是一个敏感的、脆弱的、轻愁的、忧柔的,自给自足的女性世界。

——四年前,我第一次看见何多苓的“兔子”系列,决定去采访他。何多苓的工作室在三圣乡。穿过百亩荷塘,就到了他的画室。几年前的仲夏,伴着肖邦的夜曲,何多苓教授着学生。孩子们来去自如,笑语宴宴。画室外是葳蕤草木,蔚蓝泳池。和几年前相比,何多苓似乎没什么变化:仍然是一头卷发,牛仔裤,举止利落。

他的画里人,皆为女子。

采访片段:

何多苓:我觉得女性是世界中最美妙的客观存在。不管她的外貌,还有她的身体语言,还有她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是宇宙一个奇迹性的存在。

成都晚报:您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

何多苓:完全审美的角度。这个角度我觉得是特别的,一个奇迹。我作为一个画家,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我就表现这种美。这个美错综复杂。

成都晚报:您以前也说过,有的女性很漂亮,但是更适合做时装杂志的模特,不适合入画。有的没那么漂亮,却很入画。所谓的“美”和“漂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入画的标准又是什么?

何多苓:并不是说通常的美人那种美感。这个有区别。我觉得这个美,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

成都晚报:复杂的。

何多苓:复杂的,而且包括内心特质、个人表现的这种美。某种程度上是有缺陷的美。有一种冲击力。封面美人那种,她有一种标准,她的存在。我看过一个很有趣的关于美的一个测量。鼻子多长,嘴巴多大,都是标准化的。她相当于一个美人模子。画了很多大家公认的美人上去,果然都差不多。就是说他有个标准化。我觉得标准化是艺术的大敌。个性化的东西我觉得更重要。

芙蓉城里尽丹青

何多苓:我是一个地道的成都人。成都这个地方对成都人气质上的影响还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它的天气,一个是它的地貌。它的生活方式很休闲。比较懒惰的。当然我说这个懒惰是褒义的懒惰。你看成都人跟重庆人的气质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我的气质也是个典型的成都人。

成都晚报:什么样的气质?

何多苓:就是比较温和嘛。不极端,活得比较消极的感觉。

成都晚报:所谓的消极在这里是一个褒义词。

何多苓:对,是褒义。对于画画来说,我觉得还是很好。还是随遇而安的。

成都晚报:那在画画当中,会体现出什么样的特质?

何多苓:画画当中就体现出,不管是色彩,还是画面的一些情调、风格,都是比较中庸、比较平和、比较低调。画面也追求一种内在的东西。不是追求表面的喧哗。我觉得跟成都的某些气质还是比较吻合的。

成都晚报:记得当时画家毛焰要回中央美院,您劝他留在南京,说北京会毁了他。可能外人会觉得,中央美院是那么好的一个……

何多苓:我当时跟他说的很极端。我说中央美院可能会毁掉他。

成都晚报:为什么会这么说?

何多苓:一个是北京那种气氛让人很难沉静下来。南京有点像成都。他可以静下来。

成都晚报:南京很人文。

何多苓:对。很人文。而且他在南京,可以一个人呆着画画,同行并不多,他又可以跟,南京的文人很多。

成都晚报:您觉得地域对画家……比如北京……

何多苓:我觉得不适合画画。它那种江湖气太重了。作为一个年轻画家,在那里也许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一种功利的角度吧,容易成名,容易受到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2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