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时中国各地的庆祝活动

???????作者:徐平

都知道“八一五”是日本投降纪念日,可是年中国庆祝日本投降可不止这一天。

年8月10日凌晨,日本裕仁天皇在御前会议上批准外务省提案,表示日政府愿意接受波茨坦宣言,准备无条件投降,惟一要求是保留天皇。当天,日本政府经过瑞士、瑞典政府向交战各国发出乞降照会。

傍晚,延安新华通讯社新闻台从路透社、合众社收译到十万火急的电报:“日本投降了!”“日本天皇已经接受盟国条件,宣布投降!”很快,延安的清凉山上已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大家奔走相告,呼喊着:“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群众纷纷走上大街,扭起秧歌,举了火炬游行,整个延安城沸腾了。

从10日深夜开始,得知消息的中国抗日军民奔走相告,欢喜若狂。

重庆市民热烈欢庆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重庆市鞭炮店生意火爆,爆竹很快售空。成千上万的重庆市民涌上街头。持续的鞭炮声、狂热的鼓掌声将整个山城淹没了。昆明在正放映电影的影院内的银幕上打出“日本无条件投降”几个大字,观众一片欢呼。他们举着帽子、手帕在空中飞舞。在古城西安,人们四处燃放爆竹,钟楼附近变成了欢乐的中心。士兵买不到爆竹,就扳着机枪朝天鸣枪以示庆贺。这一夜,茶馆供应免费茶,酒馆供应免费酒。卖西瓜的把像太阳旗般的半截红瓤瓜,操刀狠狠地切成一片片,免费招待路人。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庆祝活动

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接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迅速组织宣传队奔赴附近农村,传播胜利的消息,赶印号外和传单,飞送各地。人们奔走相告,欢呼聚谈,庆贺胜利的到来。晚上,人们用柴棍扎成火炬,举行了火炬游行。

当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将军回忆说,8月10日,我们进行的安(国)、博(野)、蠡(县)战役就要打响,参战部队已经展开。是夜,我刚刚入睡,秘书跑来把我叫醒,告诉我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的消息。话音刚落,整个司令部就沸腾起来。八路军战士敲打脸盆、牙缸,喊起了胜利的口号。

8月10日《新华日报》连夜印发日本无条件投降号外

第二天,?中国许多报纸不约而同地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杜甫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现了当时国人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上海国际饭店于8月11日晨在顶端升起上海最高的一面国旗,临风招展,数千人仰头致敬。市民们自发地上街游行,欢呼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胜利。

年8月11日《大众日报》号外

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

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脑在日本皇宫防空室举行御前会议,讨论无条件投降的诏书问题。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日晚6时许,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经重庆电台传出,重庆市民大放爆竹,欢欣之状空前高涨。重庆中央社内短而狭的灰墙上,贴出了“日本投降了”的巨幅号外。几位记者驾着三轮车狂敲响锣,绕城一周,向市民报告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满街的人流,狂欢拍手。

“欢庆抗战胜利,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难忘的时刻之一。”跟随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童小鹏追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8月15日18时30分传到重庆。新华日报和重庆各报纸都发出号外。顷刻间,大家都为这个胜利的消息欢喜若狂。满街的人好似潮水般的激流,随处都在涌动着。鞭炮声,像巨雷一样地响着,火花、鞭炮简直改变了初秋的景象。

庆祝抗战胜利游行高举同盟国四强领袖画像

同日晚,《国民公报》刊登“日本投降”的号外最先到重庆市中心,市民争购,供不应求。入夜,爆竹大放,各路探照灯齐放,照耀得市区如同白昼。正在演戏的剧院里,有人听到胜利的消息后跳上舞台,抱住正在甩腔的大花脸狂呼:“日本投降了!”台下观众狂喜,纷纷跑到街上欢呼胜利。

著名诗人闻一多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毅然将留了7年以表忧患的美髯剃掉了。

年8月15日,重庆《大公报》刊登日本投降的消息:“日本投降矣!”

同一天,《成都晚报》以“胜利来临夜,成都狂欢时”为标题,报道了成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满街的人群像洪水般的激流汹涌着,许多人拿着长串鞭炮满街飞跑,?敲锣打鼓,有的把洗面盆也拿出来乱拍、乱捶。成都各报发出号外,市民莫不争先抢购,有高出元买1份的;许多人欲购此号外,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纪念品。许多商店、各重要街道大放鞭炮志庆,直至午夜,尚有游人欢呼庆祝。

8月15日上海全市停业,爆竹声整天不绝,人们自发地上街游行,欢呼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胜利。?

工人集会庆祝抗战胜利

8月15日,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人群像潮水一样从各个山沟和窑洞里涌来。街上张灯结彩,各处黑板报都用大字报道了胜利的消息。各机关和群众的乐队、秧歌队纷纷出发游行。入夜,人们用柴棍扎起火炬,举行了火炬游行。缺少柴禾的延安,人们寻找着一切可以燃烧起来当作火把的东西。有人毫不吝惜地撕下棉袄,扯出棉花,蘸了油,当作火把点了起来。不论是老百姓还是机关干部、学校学生都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人们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各机关、学校门前和窑洞前都生起了火,杀猪宰羊。那些曾经因为抗日坐过牢的人尤其激动,有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酒,不少人都醉了,那种兴奋之情真是无以言表。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叶子龙老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全城轰动,万众欢腾。晚间东南西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无数火炬照亮山巅河畔,机关与群众的乐队、秧歌队纷纷出发游行,灯火彻夜未更。”

欢庆胜利的人民!

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一个个抗日根据地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民族抗日英雄马本斋之子、海军少将马国超当时只有6岁,但他却记住了当年那个欢腾之夜: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消息传到回民支队驻地,战士们彻夜欢庆。妈妈拉着他的手,随着人流来到“本斋亭”。这亭子是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为了怀念他们敬爱的司令员修建的。突然,欢呼停止了,战士们一个个默默地摘下军帽,肃立致哀。

中国远征军师部中校参谋主任李长维回忆说:年8月15日,我从缅甸战区撤回广东已经半年多了。这天,军队广播站传出消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家家户户放起“火炮”(即“鞭炮”),不知哪里冒出那么多红旗。因为身在部队,不能参加街上的游行,但全体将士得到准许喝酒。一喝就是好几天,食堂里多了肉和鱼……

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签降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年9月3日《抗战日报》号外

9月3日,日本投降签字的消息传来,中国各地再次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国民政府下令全国即日起放假三日,以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天,陪都重庆举行了规模巨大的庆祝活动。第二天,《新华日报》报道了9月3日的庆祝活动,标题是:《八年抗战大功告成,陪都昨日热烈庆祝。》

“抗战胜利结束,陪都市民昨日整日热烈庆祝,昨日晨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到晨九时,已几万人。街上拥挤不堪,马路上时时为之塞。上午九时警报长鸣,全市鼓声齐作,接着礼炮声也隐隐传来,各商店都停市休假一日。”

当天9时整,“陪都庆祝胜利大会”在较场口会场隆重举行,10万民众到会。会场上悬挂着美苏中英领袖的巨幅画像,他们是同盟国四强的象征。会场还设置了一座大型地球仪,松柏树枝点缀的巨大牌坊一座又一座。大会进行中,远处炮台突鸣礼炮响,取意为“和平之声”。某些市民听惯空袭警报,一听炮声犹悚然惊恐,后来意识到此乃庆祝和平之声时,不禁哑然失笑。12时半,各界大游行开始,参加者10万人,美国盟军也加入游行队伍。

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各界从9月3日起放假三天,以资庆祝。并于9月5日举行延安各界两万人的庆祝大会。

延安各界人民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年9月3日,毛泽东(左)与蒋介石在重庆庆祝日本投降的宴会上相互敬酒。

总的来看,国内欢庆抗战胜利的活动主要在8月10日、8月15日和9月2日这几天之后,其中尤以8月15日最为热烈。

年9月3日,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天兵神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12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