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天使受了伤?》秋风在呼唤,谁让天使受了伤?曾经带着孩子的愿望,带着老人的祈盼,穿梭在村里山林,大街小巷。你的身影是那么弱小而意志是那么坚强,你的笑脸是那么灿烂而面容是那么慈祥;你是山里留守儿童的漂亮妈妈,也是孤苦无依的老人那孝顺的女儿。
今天,是谁让天使受了伤?曾经拖着疲惫的身子,你的脚印却遍布在整个大美通江,要把大爱传送到远方。你的声音是那么美丽动听,回响在人们耳旁。我们美丽的天使啊!今天,是谁让你受了伤?苍天为你把泪流,青山为你把歌唱。
我们美丽的天使啊!你的伙伴为你而惆怅,只盼着早日看到你甜美的微笑,一起把理想的花儿绽放;我们美丽的天使啊!希望你早日挥动着翅膀在空中翱翔;我们善良的天使啊!今天,谁让你受了伤?(以上这段话是在外游子的投稿作品,专门为冯宁而写,作者名叫伏淑媛,女,生于81年,毛浴镇五台村人。)
志愿者有难,千千万万份爱心鼎力相助。32岁的四川通江志愿者冯晓宁患白血病急需治疗,原本预计5天、结果只用了20小时21分钟就筹集了15万余元善款(.18元),当地的钓友会、火锅店、快递店等,冯晓宁曾经帮助过的人都伸出了援手,最多者一次性捐了1万元。如今,冯晓医院草堂病区接受治疗,素不相识的成都人或者捐款、或者捐O型血小板,这令冯晓宁和她的家人都十分感动。
“实干派”志愿者
手头不宽裕,但凡捐款都爱参与
“一家人都参加志愿者活动,大小捐款都要参与。”在通江县爱心协会理事长贾芝华眼中,冯晓宁和她的丈夫刘书明两口子是“实干派”。贾芝华昨日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小两口家里条件不太好,冯晓宁生完孩子就在家带孩子,家里开支全由修车的丈夫每月两千多元的收入负担,“但每次有捐款,只要他们知道,都会捐5-元不等。”贾芝华说,虽然钱不多,但对于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很难得。“贾芝华回忆,爱心协会成立初期,人手和车辆都不够,一次他们要去很远的一个乡送避暑药,夫妻俩就把自己才几岁的儿子放在邻居家,开着他们那辆破旧的皮卡车出发了,结果路上轮胎坏了,“那时正值6月,天气特别热,他就在太阳下修了近一个小时。”
“心有不甘”受助者
元善款被退,她动员身边人
李海英的女儿也患了白血病,目前在成都接受治疗,而去年能够筹得20多万元善款,也正是得益于像冯晓宁这样的志愿者的帮助。贾芝华说,作为通江县爱心协会成员的冯晓宁提前几天就在朋友圈发信息,拿着捐款倡议书、抱着捐款箱,带着志愿者在各街道告诉大家募捐的时间地点。
“当时冯晓宁也带着她的两个双胞胎儿子,一人拿元投进募捐箱。”李海英至今还记得那一幕。得知冯晓宁患病的消息后,“我想帮忙,可我觉得什么忙都帮不上。”李海英昨日告诉记者,她曾经以发红包的形式想给冯晓宁捐元,但给退回来了。“他们两口子太善良了。”李海英说。在知道冯晓宁缺O型血小板后,李海英就自己去检验,但却因为贫血不能捐,她就动员周边的人去捐。
李海英还在女儿治疗间隙抽空去看望冯晓宁。“她的女儿在治病,她的捐款我们不能收。”在冯晓宁看来,她已经很感谢李海英在照顾女儿时还来看自己,为自己讲治疗经验,加油鼓劲。
王静的母亲生病时,冯晓宁捐了款;杨淑芳在成都急救时,冯晓宁也帮过她……无数她曾经帮助过的人,也以爱心回馈着冯晓宁的爱心。从得知冯晓宁患病的那一刻起,通江多名志愿者和她曾经帮助的人踊跃捐助,从9月25日21时39分至26日18时,涓涓爱心汇聚成了.18元善款。
献爱心成都市民
或捐款或捐O型血小板
“又有一位爱心人士匿名给我们捐了款……”昨日下午,医院草堂病区血液科3楼的病房里,做完化疗的冯晓宁躺在病床上休养,丈夫刘书明的手机却一直在响。下午4时23分,一名程序c#开发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s/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