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一位西藏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点滴故

总第期:点击上方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 

佘忠兰重庆万州人,年入伍,西藏山南陆军第41医院,就读成都军区军医学校、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在西藏军区解放军第医院,长医院临床一线,年军队退休,定居成都。从小爱好文学和医学,曾在《高原医学》等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中国交通在线》和其它平台上发表多篇诗作、散文等作品。

一位西藏退役军人的点滴故事

李在全佘忠兰

李在全:

光阴似箭,日月任苒。惜别二十八年的高原军旅生涯。二O一四年正式成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开始了我的别样人生。生性好动、善于开动脑筋、不断积累医学知识,积极主动服务于社会的我,加之长年在高原部队艰苦环境下工作砺炼,养成不怕吃苦的老西藏精神,促使我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开启了新的征程。

到地方工作,一路走来,我看到了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神生活也有了较大提升,但在人们的身心健康,预防保健方面还存在着较大不足。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我,无形中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能否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把自己的学有所能奉献给社会,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我先后在成都开通医院工作过,抢救过许多危急重病人,也多次护送医院诊疗,看到了一种现象: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单位却门前冷落鞍马稀,这样一种医疗资源极度分配不均,有限资源极大浪费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大医院,医院,政府拨款,资金雄厚,医疗技术一流,设备先进,收费公平合理,医疗人员稳定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印象。

医院资金匮乏,收费价格偏高,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相对落后,人员流动性较大,过度医疗等原因,在老百姓心中的印象较差,造成我们今天的这种尴尬局面。国家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比如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人人享有家庭医生等多项惠民政策。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山区的老百姓,生了病不能得到有效的诊治。这样的现象,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常常跟我同事及家人谈及此事,总想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闲暇之余,今年四月份,我来到贵州贵阳、安顺一带考查顺便去黄果树瀑布旅游。之医院,马上投入到医疗工作之中。在这里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生病后,得不到有效诊治的各种场景,看到那一双双期盼的目光,让人心酸和伤心。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我,从那一刻起,决定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奉献给缺医少药的贫困落后山区老百姓的想法油然而生。

我因多年呼吸暂停综合征,睡觉打呼噜严重,时常呼吸困难,还影响家人休息。在家人多次催促之下,四月二十六日,医院做个睡眠检查。在成都的半个多月里,我心里老惦记着我在贵州所诊治过的每一位患者,经过反复考虑,并取得家人的谅解,于今年五月十五日下午三点过,我毅然离家坐上了从成都发往安顺西的高铁,再次踏上了贵州安顺之旅。历时四个多小时,于晚上快八点到达安顺西站。随后被同事接到安顺市平坝区下面一个落后乡医院,第二天又投入到了正常的工作中。

在这里,我看到最多的病种就是胃肠型感冒、胃炎、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骨性关节炎、各种体表包块、痔疮、骨折、刀伤等。因贵州水质的原因,也是结石病高发地。我所处的那个乡镇地势平坦,喀斯特地貌特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3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降水充沛。这样的气候特征,让这里的老百姓最易患感冒、痛风、风湿类风湿及骨性关节炎。尤其是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患者特别多,而且很多患者都已达到了手术清除病灶的时机,更为严重的达到了置换关节的地步。作为一名专业的骨科医生,退役军人,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有责任和义务,为人民做更多实惠的工作。我平时是这样教育我的徒弟,本人更是以身作则这样做的。此次来这里就是为了解决好老百姓的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病痛的问题。来到这里,我已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经下到青庄村、凤凰村、大尧村、岩上村、架布村、大坡村、小坡村、大屯村、小屯村等十多个村庄实地考察,广泛宣传骨性关节炎病痛发病机理,如何预防保健,严重的情况如何治疗等。紧接着,我将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以实际行动,继续践行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如何让当地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视目以待。我将以自己最大能力,付出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广大百姓患者治病,为社会尽点微薄之力,最大程度发挥余热。

佘忠兰:

关于我家李军医,我有话要说。今年四月十九号,我和几位战友相约去贵州旅游,顺便抽两天时间,医院看看。在职工宿舍住了两天,那医院小,条件差。他住的那个职工房单间,房里只有两张简易破旧的床和一张旧书桌及一个破布衣柜,连门也是烂的,门上还有一个大洞,房里无卫生间,得去很脏的破烂不堪的公用卫生间洗澡方便,办公区的房子也破旧,他房里无做饭条件,食堂伙食差。那里的人们倒挺纯朴的,医院老总等领导待人热情。

今年四月二十六号那天,医院做早已预约好的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查。我辛辛苦苦坐公交转地铁去陪他,在华西睡眠科住了一天一夜的黑屋子,被医生多次锁在那黑屋子检查室里,就像关禁闭一样难受,我感觉严重缺氧,头昏胸闷……好不容易陪他做完了检查,拿到结果,他却根本不去找专科医生看,说贵州那边急等他回去上班。不听我劝,固执,狠心收东西走人,走时只对我留下了一句带埋怨的关心话,"自己在家把生活开好点,看你一天吃的啥?营养没跟上,不要光顾玩手机。”我心里暗自嘀咕,"他又从未管过我,这下又来埋怨……”

他小时候,是属于他父母的。长大当兵后,他属于部队和国家的。当了军医后,他属于军地病人。退役后,本可以安享悠闲的快乐生活,本应为小家庭分忧解难而有所担当,他却选择了背井离乡,选择了再吃苦,继续为广大患者尤其是落后地患者服务而辛勤劳作。战友及亲朋好友多次劝他也无用。自从他走上从医之路,全身心都是他的专业和病人。他的手机24小时为病人开着,连睡觉也长期将手机压在枕下耳边。当家里有啥急事,哪怕是十万火急之事,关键时候,总打不通他的电话。他热爱工作早已达到了痴狂的程度。他从不曾属于我们这个三口之小家。我和女儿与他交流严重障碍,在家里,他从不认真倾听家人的谈话,每次对他说什么,他的耳朵自动屏闭。他连吃饭、休息、散步等时间都是滔滔不绝、不厌其烦谈工作,听得我们耳朵生茧子。关于家事话语,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我可以忍,可女儿不太理解。每当我们自己生病后,哪怕是重大疾病,他也毫无精力来关心和照顾,就连他那患绝症的父母也不能指望上他亲自照顾多少,如今,二老早已去世,这点令家人失望。以前,他在西藏戍边卫国,情有可原,但是现人已解甲归田,他还是不回归自家。他自己有慢性胃炎和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服药,他也从不为自己身体着想。或许,他的一生将会完全奉献在医学事业上,付出在广大伤病员身上。不了解内情的外人,特羡慕我找了位外科军医,说家有医生,生病不用愁。可其中的苦,只有我们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写到这里,鼻子好酸,莫名的伤感,再次忍不住那不争气的眼泪,有时,真不想去回忆,太累。

我家李军医就是典型的工作狂,他并不擅长文字,更不擅长文学。他为了工作,根本顾不了父母、女儿和我,已自主了,却还在贵州落后乡镇行医。我动员李军医学写文,写出真人真事,宏扬正能量。他说他读的理科,不会文学,天天为病人做手术,忙工作,也无精力加入我们的文学队伍。他爱医学爱病人远远胜过爱家人,父母委屈,女儿更委屈。而我,作为他的妻子,我是特殊的军嫂,拥有光荣的军人、军嫂双重身份,我又能说什么呢?我无话可说,只有忍住辛酸的眼泪……不然又能如何?他说过,谁不让他工作,他就会跟谁拚命……他太热爱他的医学专业了,太爱他的病人了。他常常忘记父母、女儿和我的生日,他常常记不住女儿多少岁,连他父母的忌日也常忘记,得让我和他二嫂、姐姐、侄女提醒他。

记得女儿小时候说过,”妈妈,我好想生一次病,真想当爸爸的病人,那样爸爸才会在意我,关爱我一点……”我立马"呸呸呸!”不准小女这么说不吉利之话语。我的心,被一阵阵剧痛渗得慌……想到小女那话,至今我还忍不住辛酸的眼泪暗自流,那是为女儿流的辛酸之泪。女儿小时常常是留守孩,我和她爸都在西藏当兵,医院临床一线,每一年半或一年才能休一次假回内地看父母女儿。有时单位人员紧缺,常常不能按时休假,也常常因部队有演习等重要任务而提前被催回归队。孩子从小缺父母爱,尤其欠缺父爱,虽有亲身父亲,实则不过是一”野生”爸爸而已。多年来,他极少有机会去女儿学校露面。学校很多师生以为我女儿是处在单亲家庭。有一次,女儿写了《我的父亲》的作文,有位男同学惊奇地反问我女儿,“哇噻!你还有爸爸呀?我咋从未看见过你爸来学校开家长会呢?常常只看见你妈妈来学校为你送饭送汤,你评上了成都市武侯区区级三好学生,你妈还评上了学校的优秀母亲,你们母女可出名了,还上了成都晚报。”女儿理直气壮大声回答,"我有爸爸,我的爸爸在西藏当兵!"放学后,小女因为被很多师生误认为她是无父亲的孩子而委屈。假装坚强的我只好多多安慰孩子,让她理解爸爸。我告诉女儿,“爸爸心里是爱你的,只不过他不善表达,加上他在西藏部队工作忙,无时间和精力去具体关心照顾你,让你受委屈了。不怕,这段时间有妈呢,在没有爸爸关怀照顾的日子里,自己学会独立生活,学会隐忍和坚强。"西藏军人的留守孩,除了坚强,别无选择。我们亏欠孩子太多。女儿的几位同班女同学对我小女说,"你知足吧,你虽缺父爱,但你拥有伟大的母爱,你妈给了你双倍的母爱。你妈自己身体多病,还为你既出钱又出力,心甘情愿为你当高级免费保姆。"我想到,可怜的女儿缺父爱,我得尽最大努力,多给孩子一点母爱。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想代替女儿的父亲给予她十分的父爱。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了浪迹天涯的学子,求学之路漫漫,学海苦无边。遥祝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健康快乐成长,学业有成,学以致用,虎妈妈永远爱你!

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他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不指望他,就权当他还在西藏当兵。只愿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和女儿开心,互相照顾,相依为命,足矣!

李军医只是广大西藏军人之一,只是众多退役老兵之一,还有大量的在职军人继续驻戍在祖国的边防,也有很多退役老兵继续奋斗在工作岗位上,许多西藏退役老兵虽身在内地心却在高原。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享受,选择了继续吃苦,选择了为社会发挥最大余热,致敬!

亲,向你推荐西藏最大的文学原创平台

《格桑花开》带你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请点支持!谢谢!

“雪域老兵吧”长期征稿,须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治疗白癜风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ktaihe.com/cdwbfz/10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